網絡消費“吐槽”多、食品投訴熱度不減、教育培訓服務投訴翻倍增長……針對去年四川消費投訴中的熱點問題,1月6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發布消費提示。
網購時做到四個注意
一是選擇信譽度高、證照齊全的購物平臺及商家,注意甄別商家信用等級、銷售信用評價記錄的真假;
二是充分了解經營者促銷規則,關注商品價格變化,留心真假打折宣傳;
三是注意索取購物票據,對商家的活動信息、聊天記錄、訂單詳情等做好截屏保存,以便維權有據;
四是簽收時先要查看收到商品的規格、型號、數量等與訂單是否一致后再簽收,發現問題可拒絕簽收。
購買食品、接受餐飲服務時做到五個注意
一是網上購買團購券時,仔細查看使用限制、活動時間、退費規則等重要信息,提前撥打商家電話進行咨詢;
二是盡量選擇熟食,少食生冷食物,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三是選擇衛生條件良好、證照齊全的商家購買食品,查看食物是否新鮮,有無異味;
四是購買預包裝食品注意查看生產日期,檢查外包裝是否完好;
五是付費時注意核對票據上種類單價、總價,稱重計費時,注意復核重量。
選擇學科類校外培訓時做到五個注意
一是要樹立健康的教育理念,理性選擇培訓機構,切勿盲目跟風。
二是培訓報名前,家長要注意查看辦學場所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授課師資等資質信息,了解收退費制度,實地考察授課情況。
三是關注培訓時間,根據國家《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如已經繳納上述時間段的費用,可與機構協商退費,或轉為非學科類培訓課程,或者轉為周一至周五的課后時間(線下最晚不超過20:30,線上直播課最晚不超過21:00)培訓課程。
四是避免大額預交費用,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跨度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
五是簽署合同,明確權利與義務。交費前,要注意與經營者簽訂書面合同,盡量全面、細化雙方權利與義務,如果合同中存在限制消費者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權利、消費者違約金或損害賠償金設定過高、權利義務嚴重不對等條款,應要求對方刪除或更改后再簽訂。
原標題:這些領域消費如何“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