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唱歌石林
![]() |
高明城市公園
![]() |
諾水河溶洞
![]() |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 |
空山
通江,遠古巴人核心區,三千年巴茶發源地。
在這方神奇的沃土上,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成就了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128個美若仙境的地下溶洞,構成了亞洲最大的溶洞群,“中國溶洞之鄉”成為通江靚麗的名片。
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優良的生態環境成就了通江銀耳舉世無雙的品質?丈教炫钄凳f畝原始森林好似世外桃源,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89年前,紅軍從通江縣兩河口鎮入川,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地,通江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首府。在通江期間,紅軍留下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川陜蘇區精神和上萬條紅軍石刻標語。數量眾多的歷史文化特別是紅色文化遺跡,讓通江成為遠近聞名的“露天革命博物館”。
近年來,生態環境優良、紅色資源富集的通江縣圍繞“一區三地”(川陜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紅軍烈士紀念地、黨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發展定位,不斷加強對生態環境和紅色遺存的保護開發力度,大力推進文旅融合、建設全域旅游目的地,“一區三地紅色通江”已經成為通江的一塊耀眼招牌。
擦亮綠色底色
塑造旅游發展新格局
這是一片精致靈秀的絕美山水。
在擂鼓寨,你可以遙想古巴人怎樣打磨石器;在得漢城,你能找尋到劉邦屯糧練兵的秘密;在米倉古道,巴山背二哥的吆喝聲余音悠長……
通江帶給人的驚喜,遠不止于此。
駐足通江諾水河溶洞,在五彩斑斕的燈光照射下,鐘乳石奇形怪狀、別有洞天,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哪個季節,諾水河景區的溶洞景觀總能吸引大量游客,洞洞相連、洞中有洞的地下奇觀堪稱一絕,獨特的溶洞氣候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來。
在距離諾水河溶洞50公里外的空山天盆景區,一場白雪紛紛揚揚地飄然落下,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丈骄硟壬置,自然風景秀美,2015年,空山鎮被評為“四川最佳森林康養目的地”;2019年,空山鎮上榜2019年度全國最美森林小鎮前25強。如今,林海莽莽的空山,已成為人們夏日避暑、冬日賞雪的好去處。
游空山天盆、探溶洞秘境,已成為通江旅游的兩大名片。
通江縣位于北緯30度附近,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9.5%,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全國74個西部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之一。境內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天然氧吧”。
綠色成為美麗通江的底色。旖旎秀美的山水,為通江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空山天盆特定的氣候和森林環境為依托,通江結合“商、養、學、閑、情、奇”旅游新要素,提升旅游業態,開發森林康養、紅色旅游、旅居地產、特色營地等多類型旅游產品,重點規劃打造“迎賓廣場、空山戰役紀念園、三套車農耕主題公園、空山避暑公園、森林康養公園、花千谷、紅寺嶺森林旅游區、露營之家”八大重點產品。
依托交通便利的唱歌石林國家4A級旅游景區,發展集石林觀光、山地運動、避暑養生等為一體的避暑康養旅游區,修建了唱歌避暑山莊、石林酒店、巴山民宿群等附屬設施!澳_上有泥土,衣服上有花粉,出門看得見云霧,開窗聽得到鳥叫”……讓人找到兒時的回憶,在悠然自得中享受恬靜淡然的生活。
在通江,游客不僅能夠玩得舒心,還能吃得痛快。以通江銀耳、青峪土豬、空山黃牛為代表的有機食品,以羅村茗眉、巴蜀白茶、翰林茶為代表的高山有機富硒巴茶,香飄九州四海,讓人唇齒留香。
嘗過美食,游客還能前往高明城市公園、譚家河濕地公園和春在湖,看天山共色、享靜沐暖陽。
下一步,通江還將在交通便利、產業密集的縣城周邊,新建花園式康養基地,推動傳統的康養模式提檔升級,為游客提供更貼心、周到、全面的旅游服務。
傳承紅色本色
紅軍精神閃耀巴山
通江的一磚一瓦,皆是那段崢嶸歲月的無聲見證。
紅云崖紅軍石刻標語、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毛浴古鎮、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據相關統計,通江縣共有不可移動文物819處890點,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80處251點。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67點,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縣。
其中,紅云崖紅軍石刻標語“赤化全川”,位于紅云崖高25.9米的懸崖峭壁之上,于1934年7月刻成。崖體坐東向西,從右至左陰刻橫書“赤化全川”四個方筆楷體大字,字幅高5.85米、寬53米,字跡工整,筆力遒勁,堪稱世界之最。
在明清時期,舊名龍舌鎮的毛浴古鎮為川東北軍事重鎮,亦為縣內最繁華的水碼頭之一。毛浴古鎮扼縣東、北水陸交通要沖,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地勢平坦狹長,形似一條長龍臥于水面。1933年1月,川陜省蘇維埃曾在此置赤江縣,“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訓詞亦出自于此。如今,古鎮上還有明末副總府、清初守備署舊址、紅軍石刻標語、紅四方面軍政治工作會議及赤江縣蘇維埃政府遺址數十處。
巍巍青山埋忠骨。在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為共和國拋頭顱、灑熱血卻未留下名字的無名英雄。這里,是全國烈士紀念性建筑物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也是全國最大、最早的紅軍烈士陵園。
如此豐富的紅色遺存,讓通江發展紅色旅游有了充足底氣。
在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中,為突出“紅色”主題,通江從構建紅色旅游大格局著手,全面摸清“紅色家底”,并高標準編制完成《通江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川陜蘇區王坪旅游區總體規劃》等12個重點規劃,為全縣紅色旅游發展勾畫出清晰的藍圖。
為讓紅色文化更加浸潤人心,近年來,通江還集中精力分批打造了“紅色歷史基地”“緬懷先烈基地”“紅軍精神基地”“革命軍事基地”“紅軍宣傳基地”五大紅色現場教學基地。結合縣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為項目核心區,圍繞“紅軍文化和傳統文化”展開思路,形成“一軸兩區三街四片多節點”規劃結構。設置共和國通江籍“十大將軍”雕塑及紅軍文化展覽墻,對店面、店招等建筑風貌,植入紅色文化元素,突出紅色主題,建成紅色景觀。
此外,憑借紅色旅游發展,位于通江縣城的文旅特色街區已建成集文創產品開發和農特產品展示展銷于一體的“紅城映象”,開發了刺繡、竹編、剪紙、根雕等100余種獨具巴山特色民俗文化創意的產品,推出了“吃紅軍餐”等一系列研學旅行產品。
這些舉措,讓通江縣紅色遺址遺跡“活”了起來,也讓景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革命老區通江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推進紅綠相融
文旅康養未來可期
有著綠色底色、紅色本色的通江,要怎樣做好紅綠相融這篇大文章?答案,就藏在2021年11月3日成立的光霧山諾水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里。
11月3日,光霧山諾水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市突破發展文旅康養首位產業邁出歷史性一步。而通江的空山、諾水河等鄉鎮,位于示范區腹心地帶。
“結合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主動謀劃、深度思考,以創建‘王坪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府旅游名縣、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積極加強與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合作,做強做大文旅康養首位產業!泵鎸v史性發展機遇,通江縣主要負責同志表態道。
推進紅綠相融,關鍵在“融”。
對此,通江縣堅持以創建川陜蘇區王坪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引領,以縣城、毛浴、永安、兩河口、空山、沙溪、至誠等地為依托,大力開發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紅色劇目、紅色歌謠、紅色故事,著力推動集祭拜瞻仰、傳統教育、研學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堅持以諾水溶洞、空山天盆、唱歌石林為依托,串聯高明城市公園、譚家河濕地公園和春在湖,著力推動集旅游觀光、生態康養、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綠色生態旅游發展;堅持以傳統村落、特色山水、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依托,著力推動集民宿體驗、觀光旅游、休閑運動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全域旅游發展,實現文旅康養首位產業突破發展,加快建設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
在未來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方面,通江縣主要圍繞“文旅+生態康養”“文旅+避暑養生”“文旅+運動養生”“文旅+中醫養生”“文旅+溫泉養生”五大方面,重點推進生態康養、養老度假、體育運動三大旅游新業態的開發建設,加快建設以空山為核心的康養度假旅游區,發展度假型“旅游養老”,推進養老度假示范項目,建設3-5個候鳥養老基地。
“川陜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一府三鄉”的美譽早已與這片4116平方公里的土地聯為一體,“山水、洞天、紅色、人文、康養”也已成為這片土地的代名詞。通江正朝著建設川陜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紅軍烈士紀念地、黨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目的地大踏步前進。(鄭棟梁唐燕/文 通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通江文旅精品路線推薦
線路一
“紅色記憶”紅軍文化體驗游(欣賞迷人的山水畫廊,追憶紅色歲月,磨煉初心使命,感悟紅軍精神。)
包括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毛浴紅色古鎮、川陜蘇區王坪國家4A級旅游景區、永安苦草壩、兩河口紅軍入川第一鎮、空山戰役舊址。
線路二
“天然氧吧”生態休閑度假游(探億年洞天,體驗驚險刺激的諾水漂流,感受人間仙境的曼妙時光,觀云中天盆,賞世外桃源。)
包括中國通江銀耳博物館、陳河銀耳產業園、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空山國家森林公園。
線路三
“尋幽訪古”原生態康養游(觸摸巴人遺風和農耕文化,走進國家最美古村落,引發思古幽情,品嘗巴茶清香,陶醉田園牧歌。)
包括毛浴古鎮、唱歌石林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通江三李故居、永安得漢城、梨園壩古村落等。
原標題:立足特色紅綠相融 書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