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城
![]() |
巴州區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全貌
![]() |
巴州區化成鎮長潭河村新居
![]() |
巴城環線立交
五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
五年來,巴州區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砥礪奮進,以黨建為引領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市率先突破200億元大關、11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糧油播種面積年均保持在90萬畝以上、建成5G基站500個,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標準、全覆蓋打撈市民訴求12878個……
一組組數字振奮人心,一項項突破引人注目,一系列舉措點燃了巴州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一座魅力四射的千年古城,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聚力出新,全面小康夢想成真
隆冬時節,俯瞰巴州大地,巴河猶如玉帶環繞。巴城里,一條條街道四通八達,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拔地而起,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一座宜居、宜游、宜業且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呈現在人們面前。時光如白駒過隙,當日歷翻到2021年歲尾,五年來,巴州區經濟社會的變遷發展,讓人們倍感欣喜。
五年來,巴州區搶抓機遇、后發追趕,科學應對風險挑戰、育新機開新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五年來,聚力加快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市率先突破200億元大關,較2016年增加72億元,縣域經濟排位在全省上升20個位次,人均GDP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36244元、14523元,較2016年分別增長10026元、4504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6年增長45.5%。農業總產值實現翻番,入列“全省現代農業重點縣”,2016—2018年連續3年榮獲“省政府糧食豐收杯獎”。
五年來,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累計投入資金117億元,“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達標,11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81679名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在全市率先脫貧摘帽。全面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搬遷貧困群眾32730人,改造農村危舊房12.8萬戶,人民群眾安全住房有保障。大力實施產業就業扶貧,1.8萬戶64750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全面落實教育衛生等扶貧政策,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
五年來,全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新(改)建農村公路1832公里、入戶路480公里,建成農村集中飲水安全工程209個,7.84萬名貧困群眾出行難、飲水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在經歷了一系列挑戰和考驗后,巴州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績和歷史成就,實現了“十四五”規劃的良好開局,全面小康夢想成真。
聚合發展,城鄉面貌更加靚麗
新居錯落有致、村社環境優美、鄉村旅游欣欣向榮……在巴州區化成鎮長潭河村,滿目青山綠水,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畫面讓人眼前一亮。在巴州區,一個又一個“長潭河村”正展露出從未有過的發展活力。
五年來,巴州區緊盯提質增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堅持“產業興區”不動搖,緊扣產業發展方向和路徑,推進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特色農業成效顯著。發展枳殼、姜黃等中藥材5.6萬畝,建成中藥材初加工廠13個,開發解毒降脂片、烏苓蓯蓉合劑等中醫藥產品8個。新建和改良果蔬基地3.1萬畝,發展茶葉7000畝。枳殼現代農業園創建為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巴州區入列“全國中藥材溯源試點縣”“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重點縣”。
五年來,工業經濟質量提升。完成工業投資148億元、技改投資53億元,實施工業項目40個,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5.5%。巴州工業園完成投資約20億元,入駐卓創科技、國喜農牧等企業17家,竣工投產老廖家、思廣益等企業6家。服務業加快發展。培育容邦萬達廣場、王府井購物中心等商業綜合體5個,新增限上商貿企業94家,提升打造草壩街、祠堂街、麻柳灣街特色商業街區。建成天馬山森林康養度假區(一期),成功創建山水化湖、南龕山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3個。建成“巴中棗林魚”旗艦店,打造加盟店、示范店10家。以盤興物流園為載體,發展電商企業20家,建成物流配送中心5個,新建電商服務站220個,巴州區入列“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區”。
五年來,巴州區堅持融合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A設施提檔升級。巴萬高速、南環線、巴坦路、梁鼎路建成通車,漢巴南鐵路、蒼巴高速等項目加快推進。建成縣鄉道路200公里。新建巴城至南陽、天星橋水庫環湖路等旅游產業道路150公里。農村公路里程5600公里,實現建制村100%全覆蓋,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完成3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建燃氣管道120公里,新增農村燃氣用戶5.9萬戶。建成5G基站500個,通信網絡覆蓋率100%,行政村光纖寬帶覆蓋率100%。城市品質顯著提升。持續推進津橋湖、隴橋片區等城市組團建設,城市建成區面積達2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4.9%,較2016年提高5.06個百分點。
五年來,房地產業健康平穩發展,建成一批高品質小區。改造老舊小區135個。完成危舊房棚戶區改造1.1萬戶90萬平方米,建成安置還房68萬平方米。完成巴州大道、南龕大道等28條主次干道和33條背街小巷整治。建成望王山運動公園、津橋湖濕地公園,增設城區停車位1.6萬個。升級改造(搬遷)七星、城西等14個專業(臨時)農貿市場,極大改變了巴城農貿市場臟亂差的面貌。鄉村面貌深刻變化。完成22個鄉鎮總規和控規、900余個巴山新居和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詳規、117個新型實用型村莊規劃編制。建成省級“百鎮建設試點鎮”5個、省級“特色小鎮”1個,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場鎮3個、省級衛生場鎮12個。成功創建省級“四好村”32個、市級“四好村”37個,建成美麗幸福新村50個。巴州區入列“全省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示范縣(區)”。
聚勢而強,激發干事創業新動能
五年來,巴州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442項,搬遷整治“散亂污”企業161家。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年均優良天數率達95%以上,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扎實開展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行動。實施“全域綠化”行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2.46%。巴州區先后榮獲“中國氣候養生之都”“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五年來,持續激發創新動能,改革紅利充分釋放。深化改革卓有成效,堅持“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完成行政機構改革、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10項改革試點通過國家驗收,被表彰為“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區)”。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試點,入選全省農業農村改革十大案例。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企“實體化、產業化、市場化”轉型!叭叹W辦”事項、“雙隨機一公開”覆蓋率、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率達100%。巴州區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五年來,巴州區著力改善民生,發展成果普惠共享。堅持人民至上、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推動經濟發展成果普惠于民。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新建十二小、巴中光正實驗學校等中小學校5所,新建幼兒園12所,新(改)建校舍10.7萬平方米,建成教師周轉房400套。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稱號。
五年來,強化底線意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始終把防風險守底線作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不斷強化風險意識,提高風險應對能力,有力護航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化解政府性債務35億元,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著力防范金融風險,查處非法集資案37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積極穩妥化解信訪問題,深入開展“市民訴求大起底”,全覆蓋打撈市民訴求12878件,累計化解12826個,化解率達99.6%。
五年來,巴州區始終注重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增強政治自覺,提升履職本領,踐行初心使命。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專題學習教育,加強黨性鍛煉,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歲月崢嶸風雨兼程,耕耘不輟成就輝煌。面對充滿希望和挑戰的“十四五”藍圖,巴州人民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實的步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資源優勢,著力改善民生,統籌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努力把巴州建設成為生態環境更加優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新巴州。站在新的起點,巴州將堅定步伐,在新的征程上書寫新的輝煌。(嚴波)
原標題:五年騰飛創輝煌 不忘初心再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