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
有一個英雄群體,我們永難忘記,將他們的名字刻入墓碑,融進大地,裝在心中;
有一種寶貴精神,我們永遠銘記,用以鞭策自己,鼓舞后人,世代傳承。
這個英雄群體,是英勇紅軍,是紅軍后代,是紅軍傳人;
這種寶貴精神,是紅軍精神,是巴中精神,是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
。ㄒ唬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纏綿綿,山里野鹿哀號叫,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九送紅軍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兒忙,千軍萬馬河邊站,十萬百姓淚汪汪。紅軍啊,眼望江水斷肝腸。十送紅軍轉回來,巴山頂上搭高臺,高臺十丈白玉柱,雕龍畫鳳放光彩。紅軍!這臺名叫‘望紅臺’!
這首傳唱于川陜革命老區的《十送紅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令人淚目。老區百姓牽手紅軍難分難舍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軍民情深話離別、盼重逢的畫面讓人肝腸寸斷。
今年是紅軍入川九十周年。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九十年前,川陜蘇區,多少風雨,多少悲壯,多少豪邁,多少榮光。
“喚起工農千萬,同心干”。老區人民和紅軍一起,嚴禁鴉片、打倒軍閥,赤化全川、平分土地,興辦學校、解放婦女……回望歷史的滾滾煙塵,紅軍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每一個創舉,都稱得上史無前例。
九十年前,誰能想到,那區區1.44萬人的隊伍,會發展壯大到轄5個軍、8萬多人,成為西征途中、抗日戰場、解放戰爭中奮勇殺敵的偉大人民軍隊的重要力量?!
九十年前,誰能想到,通江縣兩河口那彈丸之地,會發展成為幅員4.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建立了23個縣和1個市的蘇維埃政權,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
九十年前,誰能想到,那短短的十六字紅軍訓詞,會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成為光耀千秋的川陜蘇區紅軍精神,在其后的建設、發展和改革年代演繹為扶貧攻堅的巴中精神、升華為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
精神的種子里,蘊藏著“從哪里來”的基因,更標定“走向何方”的路標。
。ǘ
偉大精神塑造偉大紅軍,偉大紅軍成就偉大精神。
時間回溯到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轉戰千里、躍進巴山。
那是一支不畏艱險的英勇之師。是年12月17日,紅四方面軍總部先遣部隊先行出發,偵察敵情,整修道路,搭蓋草棚,從天池寺越米倉山,直下通江兩河口。沿途山險路隘、荊棘叢生,大雪封山、人跡罕至。他們裹著頭、側著身、拄著棍,不畏嚴寒、不懼艱險,一路上風餐露宿,發揚革命英雄主義和團結一致的精神,飛越210里“巴山天險”,于12月18日如神兵天降,順利抵達兩河口。四川軍閥田頌堯部守敵聞風喪膽,如鳥獸散。
那是一支百姓擁戴的文明之師。紅軍進入通江縣城,引起百姓巨大反響。數九寒天,冰凍三尺,紅軍衣著破爛、疲憊不堪,但態度和藹、買賣公平;他們夜宿街頭,饑寒交迫,但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屢遭軍閥蹂躪的川東北群眾,從未見過這樣的軍隊!斑@是我們窮人的隊伍!”百姓紛紛走上街頭,打著小旗,端著熱茶,歡迎紅軍。
那是一支一心為民的仁義之師。紅四方面軍主力全部進入通江兩河口后,在茶鋪子“約法三章”:一是廢除苛捐雜稅,二是實行減租減息,三是保障人民安全。老區人民如撥云見日,歡呼雀躍、奔走相告!同時,土地革命轟轟烈烈,窮苦人民解放翻身,喜悅的山歌從胸中流淌:“紅軍同志來遠方,半夜三更出太陽。一打虎,二打狼,窮人掌印坐天堂!
那是一支驍勇善戰的威武之師。紅軍從兩河口入川后,抓住戰機、雷霆出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是年12月25日,紅12師師長曠繼勛率部攻下通江城,田頌堯部兩個營及地方民團大部被殲,余部逃竄;1933年1月23日,紅12師34團團長許世友奉命挺進巴中城,以“張飛夜過巴州”的故事激勵官兵,僅一個多鐘頭便拿下巴中城;1933年1月25日,紅73師師長王樹聲率部進攻南江,守敵不戰而退,2月1日占領南江城。
擊疲弊之寇,如秋風掃落葉。紅四方面軍入川僅一個多月,就解放了通南巴大部,實現在川東北建立根據地的重大戰略目標。
。ㄈ
那是一段波瀾壯闊、恢弘悲壯的歷史;
那是一個危機四伏、生死存亡的時刻。
兇殘的敵人從來不會給人民以安寧。在四川軍閥瘋狂進攻下,紅四方面軍軍事斗爭形勢極其嚴峻。
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繼“三路圍攻”后,紅四方面軍粉碎了以劉湘為首的川軍的“六路圍攻”,國民黨反動派和四川軍閥惶恐不安,策劃部署200余團兵力實行“川陜會剿”。在嚴峻的軍事斗爭形勢下,急需提振士氣,抓緊備戰,提高戰力。
入川后一年多時間,蘇區黨政組織發展迅猛,黨員人數大大增加,政權建設空前發展。因為發展速度太快,由此帶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黨政機關不健全、黨政工作未分離;支部工作太松弛、組織工作很薄弱……
在連年戰火無情摧殘下,川陜革命根據地遭受嚴重戰爭創傷:田園荒蕪、房屋損毀、物資短缺,糧荒嚴重、勞力匱乏、兵員枯竭;為數不多的鹽井,被敵破壞殆盡;經濟封鎖日甚一日,根據地急需的食鹽、糧食、衣被、藥物等難以解決;隨著饑餓現象的日趨嚴重,傷寒、痢疾等傳染病蔓延,奪去不少人的生命。
風雨襲來,挑戰叢生。
川陜蘇區的經濟社會事業亟待恢復重建,尤需統一思想、達成共識、軍民團結、共克時艱。
。ㄋ模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在革命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刻,1934年11月1日至9日,紅四方面軍在通江縣毛浴鎮召開黨政工作會議,會議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總結部隊政治思想工作,制定了紅四方面軍十六字訓詞:“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
為便于廣大指戰員對訓詞的深入理解,紅四方面軍還印發了一個《說明》,對訓詞的字詞進行解析:
“智”:是學習,有階級自覺性,有深刻政治認識,有精湛的軍事知識和戰斗經驗,學習無產階級一切聰明才智;“勇”:是勇敢,敢于自我犧牲、勇于吃苦耐勞,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堅定”:有克服一切困難和艱苦環境的決心,在任何困苦之下絕不動搖,鋼鐵一樣的堅,泰山一樣的定,為革命斗爭到底;“排難”:排除一切困難,有克服任何困難的決心,決不在困難面前投降;“創新”:有創造性,有創造新局面、新蘇區,挽回戰局,創造新的戰術戰略等;“團結”:在共產黨正確的領導之下,千萬人團結如同一人的奮斗,協同一致的努力;“奮斗”:就是堅決向前沖,努力猛進百折不回;“不勝不休”,就是不消滅劉湘、不赤化全川、不實現蘇維埃新中國、不打倒帝國主義,就誓不停止的意思。
十六字訓詞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了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體現了敢闖敢干、勇于犧牲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體現了吃苦耐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體現了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奮勇開創新局面的集體主義精神。
紅軍訓詞的提出和廣泛運用,達到統一思想、提振士氣的目的!
。ㄎ澹
踐行紅軍訓詞,紅四方面軍交出了一份無愧于自己的答卷。
他們始終保持了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川陜蘇區軍民在遠離黨中央和較長時間與黨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在國民黨軍隊的殘酷圍剿和激烈戰斗中,在險惡的政治“肅反”中,廣大紅軍指戰員始終堅定執行黨中央的總方針和總路線,忠實宣傳和實施黨的政治主張和中心任務,堅信黨的組織、堅信紅軍必勝、堅信革命必勝。
他們始終踐行了敢闖敢干的創新精神。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敢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挑戰。紅四方面軍在川陜蘇區時期,克服物資匱乏、人地生疏、軍閥圍攻等重重困難,敢闖敢干,善于用新辦法克難攻堅,迅速建立并鞏固發展了根據地,開創了蘇區政治建設、經濟發展、軍事斗爭的新局面。
他們始終保持了英勇頑強的斗爭意志。在兩年多時間、300余次戰斗中,共產黨員沖鋒在前,不是吼“給我沖”,總是喊“跟我上”,英勇頑強、視死如歸。廣大紅軍將士和蘇區群眾沒有被反動派嚇倒,沒有被困難嚇倒,更沒有悲觀失望,始終保持旺盛的斗爭意志、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他們始終恪守了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紅四方面軍與蘇區勞動人民水乳交融,軍民同心,通力合作;紅軍官兵爭著吃苦,患難與共、生死相依,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這種團結奮斗的精神,使紅軍成為一個堅強的戰斗集體,粉碎了敵人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贏得了蘇區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
這是一組令人震撼的數字:120萬人民、12萬人參軍或支前、4萬多人戰死疆場。在川陜蘇區兩年多艱苦的戰爭歲月里,通南巴人民傾情支持、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父送子、妻送夫,踴躍參加紅軍,與黨和紅軍同生死、共患難,許多人全家都犧牲在革命斗爭中。
這是對紅軍精神的堅定踐行。為了保衛蘇區、保衛來之不易的戰果,參加紅軍,是他們義無反顧的本能。傅從碧將軍在回憶錄《難忘的故鄉人民》中寫道:“通江鸚鴿嘴有個女同志叫李開英,紅軍來了以后,她帶頭組織婦女打土豪、斗地主,后來入了黨。在‘擴紅’中,她先是動員丈夫參軍,不久又帶著十二三歲的獨子一同參軍。在西路軍的艱苦血戰中,她一家三口都英勇犧牲!背嘧悠淙,寸心如丹。擁護紅軍、參加紅軍,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川陜蘇區,像李開英這樣的人家又何止一戶、兩戶!
這是對紅軍精神的默默守護。時任川陜省蘇維埃政府的熊國炳,西征途中被俘僥幸逃脫,于酒泉隱姓埋名。新中國成立后,他回到家鄉與弟弟同住,陪伴腳跛眼瞎的父親,連房子都沒有。鄉親們問他為啥不找政府,熊國炳沉痛地說:“根據地出去那么多的人都死了,但我還活著,我沒臉去找組織!”1960年,隱姓埋名20多年的熊國炳在貧病交加中離世。
這是對紅軍精神的堅定信念。紅軍離開川陜革命根據地后,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地主封建勢力,瘋狂地揮舞屠刀,以亙古未有、慘絕人寰的手段殘忍屠殺革命人民。但經受了紅軍訓詞洗禮的川陜蘇區人民的革命意志不但沒有被摧毀,反而更堅定。對敵人,他們滿腔仇恨:“國民黨的頸項長,吃我農民萬擔糧,吃倒好吃不好吐,紅軍回來你謹防!睂t軍,他們充滿思念:“紅軍一去兩三年,猶如離了父母般。國民黨整得我們真凄慘,盼望紅軍快回轉!
。ㄆ撸
九十年歲月崢嶸,九十年初心如磐。
九十年前,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紅軍訓詞激勵廣大指戰員奮勇殺敵。從那時起,“紅軍訓詞”就扎根這片紅色沃土,成為世代傳頌、自覺傳承的“紅軍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軍精神。紅軍的后代、紅軍的傳人在這塊烈士鮮血浸染的土地上“寧愿苦干、不愿苦熬”“苦干實干、創新創造”,讓這塊貧瘠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鍥而不舍,紅軍的傳人向深度貧困宣戰。1993年,全面打響越溫脫貧總體戰;1998年,“巴中經驗”被國務院扶貧辦樹為“全國扶貧攻堅的典范”“貧困山區扶貧攻堅的一面旗幟”。2011年,《秦巴山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出臺,經過三年全域扶貧開發,貧困人口由87萬余人下降到47萬余人。2014年,全市實施精準扶貧,他們念茲在茲,百倍用心、千倍用力、萬倍用情,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邁打好脫貧攻堅戰。2020年2月,所有縣區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全都摘帽、全部脫貧!懊褚鄤谥,汔可小康”,《詩經》里的千古吟唱,穿越歷史風云,紅軍奮斗的事業在紅軍傳人手中成為現實。
久久為功,紅軍的傳人向落后的發展條件宣戰!拔+二”“白+黑”“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年接著一年干,通過三輪交通大會戰,如今,革命先烈戰斗生活的這塊紅色土地,實現了火車夢、實現了飛天夢、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夢,即將實現高鐵夢。從“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嗟嘆,到“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自豪,經歷了多少辛酸,付出了多少辛勞,也收獲了滿滿幸福!
一往無前,披肝瀝膽,堅韌不拔,紅軍的傳人向著一切阻礙發展的困難和堡壘、落后和封閉宣戰……
鏗鏘跨越九十年,巴山大地煥新顏。
煥新顏,那是老區人民對紅軍精神的傳承!
煥新顏,那更是老區人民骨子里的倔脾氣!
。ò耍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激勵偉大事業。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這一年,我們召開市第五次黨代會,擘畫了未來五年發展藍圖,確立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川陜蘇區紅軍精神為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
從數萬條征集表述語中,紅軍傳人最終確定以紅軍訓詞為巴中城市精神,寫入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中,同時拿出專門的章節予以闡釋,這是紅軍傳人對歷史的承諾,更是對未來的宣誓!自此,巴中也首次有了自己的城市精神。
實踐證明,從開天辟地到改天換地、從翻天覆地到驚天動地,“十六字訓詞”在革命老區巴中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從“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扶貧精神,到“苦干實干、創新創造”的巴中時代精神,都是對川陜蘇區紅軍精神的傳承和踐行。
忘記自己的歷史就是對自己的背叛。紅四方面軍在巴中戰斗生活的兩年多時間,對于已有3000多年歷史的巴中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這段歷史卻最為波瀾壯闊,是用流血與犧牲、用血與火寫成,在巴中發展進步的時間軸上已經鐫刻了深深的烙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新征程中,把“十六字訓詞”作為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這正是紅軍傳人不忘“從哪里來”的歷史邏輯。
。ň牛
牢記從哪里來,我們才能明白到哪里去。
與90年前相比,紅軍生活戰斗過的這塊紅土地已經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歷史巨變。然而,和其他革命老區相比,巴中仍然很落后,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繼續奮斗,把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的事業變成現實,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
接過革命先烈未竟事業的接力棒,以“十六字訓詞”作為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我們要凝聚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力量,堅定信念、久久為功,奮力后發趕超、振興發展,為加快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而不懈奮斗。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我們須秉持紅四方面軍全體將士的“堅定”“不勝不休”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心無旁騖、持之以恒,朝著目標奮勇前行。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必然有各種各樣的坎要過、坡要爬。我們須發揚紅四方面軍全體將士的“排難創新”精神,大膽闖、創新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絕不是輕而易舉、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須賡續紅四方面軍全體將士的“奮斗”精神,披星戴月、只爭朝夕,擼起袖子加油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我們要傳承紅四方面軍的“團結”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的各項任務抓緊抓實。
。ㄊ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
歷經九十年歲月洗禮,“十六字訓詞”永不褪色,既是川陜蘇區的紅軍精神,也是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
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
你們生活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生活在你們的事業里!
我們要做智勇堅定的追隨者,牢記前赴后繼的崢嶸歲月,賡續巴山忠魂的鐵血丹心;
我們要做排難創新的攻堅者,敢于苦干實干、創新創造,展示巴山兒女的昂揚銳氣;
我們要做團結奮斗的開拓者,砥礪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意志品質,匯聚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
我們要做不勝不休的逐夢者,書寫后發趕超振興發展時代篇章,讓老區強市富民夢想成真。
民族復興,千秋偉業;老區振興,征途如虹。
大河奔涌,這里已奏響新時代的澎湃樂章!
大力發揚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我們一定能激蕩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的磅礴力量!
原標題:激蕩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