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五次黨代會是在建黨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近日,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對市文旅新區黨工委書記王清平進行了專訪。
記者:請簡單介紹一下新區的基本情況。
王清平:組建巴中市光霧山諾水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是市委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思想,搶抓新時代巴中列入國家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范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重大歷史機遇,立足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的發展定位,推動巴中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新區于今年8月成立,11月正式掛牌,轄南江縣光霧山鎮、關壩鎮、貴民鎮、神門鄉和通江縣諾水河鎮、空山鎮、兩河口鎮共7個鄉鎮,幅員1656平方公里,總人口6.76萬人。新區實行黨工委領導下的“管委會+公司”領導體制,采取經濟區與行政區緊密聯系又適度分離管理體制,專注文旅康養產業發展,致力打造全市綠色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踐行“兩山”理論示范區、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中國內陸養生福地。
記者:文旅新區如何學習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
王清平:文旅新區籌建以來,我們堅定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新區建設,目前已經完成前期籌建和起步工作。市第五次黨代會召開后,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第一時間召開黨工委擴大會議學習傳達黨代會精神,緊扣市黨代會對文旅新區提出的“一區兩地”發展定位和新區建設“135”奮斗目標(一年全面開局、三年基本成勢、五年產業騰飛),對新區發展思路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對市黨代會各項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列出了工作清單,并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完成時限。
記者:文旅新區接下來將從哪些方面著力?
王清平: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凝聚全市智慧和力量推進文旅新區跨越發展”。當前,文旅新區“好”的因素在聚集、“進”的力度在加大、“新”的優勢在凸顯,接下來,我們將充分發揮新區主引擎作用,在實現三個轉變中,高效推動文旅新區產業跨越發展。
一是努力將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我們將主動融入國省市旅游“大盤子”,持續擦亮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4A級景區和國省級旅游度假區金字招牌,加快創建米倉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統籌實施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休閑度假區、健康養生、觀光體驗、研學旅游、體育競技項目,打造一批旅游名鎮、名村、名宿、名導,開發一批特色美食和民俗節慶活動,提升一批特色文化景區,持續擦亮《夢境光霧山》夜游活動品質,不斷豐富光霧山鎮月琴步行街、鐵爐壩文旅商品展示街區旅游業態。積極爭取承辦國、省重要文旅節會,堅持辦好光霧山諾水河春季杜鵑節、夏季國際馬拉松節、中國國際紅葉節、四川冬季冰雪節和四川國際溶洞節等重大節事活動,提高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是努力將新區的區位優勢變為競爭優勢。我們將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推動漢巴南巴中至漢中段城際高鐵、鎮廣高速、諾水大道和國、省干道改道等重點項目建設,規劃建設景區環線米軌觀光小火車,積極推進米倉大道、燕子巖索道等項目建設,打通“大通道”,暢通“內循環”,構建“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聚焦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深化與川甘寧毗鄰地區旅游合作聯盟、“大蜀道”文化旅游聯盟交流合作,加快融入巴蜀旅游文化走廊、成渝地區紅色旅游走廊和川陜旅居旅游環線建設,加強與國內知名景區融合聯動,推動“過夜游”向“長宿游”、“觀光游”向“度假游”轉變,不斷提升文旅發展整體競爭力,真正把空間距離縮短,優勢轉化為新區發展提質增效的強勁動力。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關壩、兩河口建設成為光霧山諾水河東、西旅游集散中心,將大壩景區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度假區。
三是努力將新區的管理優勢變為發展優勢。我們將積極探索在授權賦能、封閉管理、市場化運作等方面的新路子,不斷推動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和要素創新,以創新賦能新區發展。同時,持續深化投資軟環境建設,深入開展各種亂象治理,不斷規范文旅市場秩序,加快推進旅游配套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努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記者:如何高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文旅經濟,打造全市綠色經濟核心增長極?
王清平:市第五次黨代會對文旅新區明確提出了高質量發展文旅經濟的主攻方向。當前,文旅新區肩負著綠色生態保護和打造全市綠色經濟核心增長極的雙重任務。我們將堅定把藍圖變為現實的決心和信心,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綠色生態為支撐,以文旅產業為載體,以融合發展為途徑,努力將新區建設成為綠色生態發展新示范、文旅產業發展新標桿和綠色經濟發展新高地。具體來講,重點是推動“文旅、農旅、工旅、康旅、研旅、體旅”全產業融合發展。在“文旅”融合上,我們將深度挖掘巴人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內涵,開發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和文創產品,做強核心文旅IP;在“農旅”融合上,堅持用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將南江黃羊、空山黃牛、青峪豬、梅花雞、冷水魚、高山茶和高山蔬菜等傳統優質產品,實行規;N養、標準化加工,努力開發成高端有機食品;在“工旅”融合上,盤活新區優勢資源,將水、石、林等資源轉化為飲料、調料、酒、工藝品、保健品與健康養生產業融合發展;在“康旅”融合上,加快推動光霧和谷森林康養示范基地建設,不斷豐富森林療養、康復、保健、養生、養老等業態,建設一批綠色自駕車房車營地,推出一批食療和藥療品牌,規劃建設一批康養醫院和醫養結合項目;在“研旅”融合上,不斷豐富省級研學基地內容,積極創建巴山游擊隊紀念館黨史教育基地和空山戰役紀念園愛國主義教育營地,加強基(營)地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深化課程設置、提升研學教育能力,打響紅色研學品牌;在“體旅”融合上,大力發展森林山地運動和水上休閑運動,打造森林健步、森林騎行、森林馬拉松和山地滑雪、溜冰、溶洞漂流等體育項目,爭取更多國際國內影響力大的體育賽事在新區舉行。堅持擴大開放,引進多元投資主體,招引一批有情懷、有實力、有擔當的企業參與新區開發建設,重點發展康養社區、國際旅游度假區、國際知名酒店、文旅演藝等優質項目,共同推動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鄭鈞太)
原標題:打造全市綠色經濟核心增長極